南宋 辛弃疾
凤尾龙香拨,自开元、霓裳曲罢,几番风月。最苦浔阳江头客,画舸亭亭待发。记出塞、黄云堆雪。马上离愁三万里,望昭阳、宫殿孤鸿没。弦解语,恨难说。
辽阳驿使音尘绝,琐窗寒、轻拢慢捻,泪珠盈睫。推手含情还却手,一抹梁州哀彻。千古事、云飞烟灭。贺老定场无消息,想沉香亭北繁华歇。弹到此,为呜咽。
稼轩笔下的琵琶典故,交织成一幅历史的画卷
有人说这是辛弃疾用典故最多的一首词,的确,它如一部历史长卷,将各个典故巧妙地串联起来,展现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。比如《渚山堂词话》中所言:“此篇用事最多,然圆转流丽,不为事所使,的是妙手。”
这首词中,至少用了六个典故,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,点缀在历史的天空中,闪烁着不同的光芒。
典故一:杨贵妃的琵琶,历史的见证
“凤尾龙香拨”,这是从杨贵妃手中流传下来的琵琶,它见证了唐朝的兴衰,也见证了历史的沧桑。这琵琶不仅是一件乐器,更是历史的沉淀与传承。
典故二:白居易的浔阳江头
“最苦浔阳江头客,画舸亭亭待发。”这句词,将我们带到了白居易被贬谪的浔阳江头,那里秋风瑟瑟,枫叶荻花,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,成为了千古传颂的名篇。
典故三:昭君出塞的悲凉
“记出塞、黄云堆雪。马上离愁三万里,望昭阳、宫殿孤鸿没。”这句词,将我们带到了昭君出塞的悲凉场景中,那黄云、孤鸿,都寄托了昭君无尽的哀愁与思念。
典故四:辽阳的闺中思念
“辽阳驿使音尘绝,琐窗寒、轻拢慢捻,泪珠盈睫。”这是闺中女子的思念,她期盼着辽阳的音信,但现实却是音尘皆无,只有寒窗下,独自弹着琵琶,泪珠滚滚。
典故五:凉州曲中的悲凉
“推手含情还却手,一抹梁州哀彻。”这是《凉州曲》中的悲凉,那哀彻的曲调,如同胡人的琵琶,诉说着无尽的哀愁。
典故六:贺怀智的定场
“贺老定场无消息,想沉香亭北繁华歇。”这是贺怀智的琵琶定场,他的技艺,令人叹为观止,但现在,贺老已去,沉香亭也早已荒凉,只剩下那琵琶的悲鸣。
整首词读完,仿佛经历了一场历史的旅程,那些典故中的人物,如同一个个鲜活的画面,在眼前浮现又远去。那些朝代的兴衰,那些英雄的命运,都随着琵琶的曲调,缓缓落下帷幕。而我们,只能在这历史的长河中,感叹着那一切的兴衰,那一切的流转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春晖科技网,本文标题:《辛弃疾用典最多的一首词,缠绵蕴藉,梁启超评价:才华一般学不了 》